《浙江工商大学报》  

第01版:要闻

深化内涵式发展 全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

摘要:深化内涵式发展 全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校第十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十二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召开   本校讯 4月9日至11日,浙江工商大学第十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十二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下沙校区召开。在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以及大会正式代表、特邀代表、列席代表、学生代表等共300余人,齐聚共商学校改革发展大计。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幕。   校长陈寿灿作了题为“把握战略机遇期 奋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工作报告。他回顾了2018年学校主要工作,指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综合办学实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陈寿灿指出,在国家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教育现代化及我省全面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的背景下,如何全面落实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办好浙江人民满意的教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锚定目标,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二是立足根本,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三是强化服务,坚持走协同发展之路;四是开放办学,坚持走合作发展之路。   陈寿灿提出,2019年学校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构建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对标国家“双一流”,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引育;创新科研管理工作机制,提升科研能力与水平;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建功立业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增强内生性发展动力;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他号召全校师生在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胸怀自信,坚定迈向力争“双一流”、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大会对学校年度财务工作报告、学校专业技术人员第四轮岗位聘任工作以及《浙江工商大学教职工大病医疗“爱心”互助会章程》修改作了说明,报告了校十届二次教代会提案办理情况工作。大会书面审议了学校校务公开工作报告和工会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经费审查委员会工作报告。   会议期间,代表们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学校改革发展建言献策,12个代表团分别在各分会场对《2018年学校工作报告》《浙江工商大学教职工大病医疗“爱心”互助会章程(修订稿)》等进行了分组讨论。主席团会议随后听取了各代表团讨论情况的汇报,并对代表们提出的从两个梯度和两个衔接度、两个互动来看高水平大学建设;调整科研经费考核细则;细化“一流本科教育建设行动计划”;增加工科学院的硕士生名额;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增加社会满意度;加大学风建设力度,改进学生社会实践学习管理;加强学生体育运动教学与管理等意见和建议表示高度赞扬。   11日下午,大会举行闭幕式。第十届教代会提案工作委员会根据《浙江工商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提案工作暂行办法》对学校第十届教代会第二次会议期间提案进行了评选,研究生院、教务处、公共事务管理处、保卫处、后勤服务中心等5个承办部门和《关于在全校学生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人文素养的提案》等10项提案获得优秀,在闭幕式上进行了表彰。   闭幕式上,代表团代表分别围绕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大商科”学科建设、创新科研管理工作机制、智慧校园建设作了主题发言。   校党委书记金一斌作了题为“在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征程上展现新作为”的总结讲话。他指出,学校发展进入新阶段,在贯 彻重大部署中要力争一流,强化拼抢意识,抓住机遇谋发展,围绕已经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攻坚克难加油干,早日实现进入“双一流”、建成高水平大学的战略目标。要推动挂图作战常态化制度化,实施二级单位挂图作战制度,强化专项督查,健全督查制度,做到每项工作有目标、有评估、有奖惩,确保工作有序推进、抓出成效。要建立一支敢打硬仗胜仗的干部队伍,深化干部作风建设,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坚持严格管理干部与真诚关爱干部相结合;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育工作,强化学院在人才工作中的主体责任,搭建好事业平台,创造宽松自由的事业环境,把德才兼备、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使学校事业在干部带动下兴旺发达。   金一斌强调,建设高水平大学,是每一位商大人的事业;跻身“双一流”行列,是每一位教职工的商大梦。目前,学校的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需要我们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与会代表要当好政策的宣传员和讲解员,把本次“双代会”的精神,传达到每位教职员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引导广大教职员工顾大局、识大体,贯彻、落实、执行好大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希望全校上下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汇聚强大力量,以坚定的信心、扎实的作风,开拓创新,干出风采,干出成效,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学校老领导、老工会主席、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各党支部书记以及人民武装学院的党政工负责人应邀出席会议。李军、任志国分别主持开幕式和闭幕式。   (党委宣传部)

“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和发展脉络” 课题组工作会议在我校召开

摘要:“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和发展脉络” 课题组工作会议在我校召开   本报讯 4月12日上午,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重大委托课题“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和发展脉络”工作会议在我校召开。课题负责人、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教授,我校校长陈寿灿教授出席会议。   陈寿灿代表学校致欢迎词。他回顾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考察浙江工商大学时提出要把浙江工商大学建设成“在全国有位置,在全省很重要”的一流大学的要求。陈寿灿提出,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教师参与“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和发展脉络”重大课题研究是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希望能够按照中国法学会的要求完成这个光荣的使命。   张文显在讲话中指出,本课题研究是今年中国法学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浙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萌发地。浙江课题组成员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加快进度、提高质量、统一规范、早出成果,保质保量地完成习近平法治思想印迹、习近平法治思想论语、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脉络理论研究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报告这四项标志性成果。   会上,课题组成员汇报目前工作开展情况,并就如何完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规划和部署。   (法学院)

与金书记相约学 “习”

摘要:每周六,150名本科生有个特殊约会与金书记相约学 “习” 周霖/摄 周霖/摄    本报讯“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熟悉这里的山水草木,还来过我校考察。同学们,你们现在所在的图书馆,总书记也来过。”4月13日,在我校图书馆,校党委书记金一斌给150名本科生上了通识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第一课。   这门课由校党委书记领衔主讲,被本科生抢着选,80个名额一开放瞬间被抢光,只好再增加60个“卡尔·马克思杯”选手专用名额,有的同学没有选上课,也来听课,图书馆的报告厅里足足挤了150人。这门颇有新鲜感的、新开通识课被称为名副其实的“金课”—— 课程内容含金量高,涵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理论体系及在浙江的萌发和实践情况;主讲人含金量高,校党委书记金一斌领衔,总学时30个学时,他讲一半,另两位主讲人分别是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崔杰书记和骨干教师于希勇,这个“黄金阵容”吸引了不少学生来抢课。从4月13日起到5月18日,浙商大150名本科生每周六相约学“习”,在师生互动中增加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增强“四个自信”,勇做新时代的追梦者和奋斗者。   真好听!思政教育和校史校情高度融合   在第一节课上,金一斌书记首先给同学们讲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述。从嘉兴的红船、余村的“两山”理论到浙商“鸡毛飞上天”的故事,再到《之江新语》一书里短小精悍的文章,金书记时而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时而给同学们播放“红色动画视频”,时而展示习总书记在浙江留下的珍贵影像资料,旁征博引、语言生动,让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讲到习总书记曾说过“当省委书记应该跑遍所有的县市区”时,金书记特别展示了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浙商大考察时的照片。由于很多学生是第一次看到这幅照片,教室里立即充满着惊叹声。“习总书记来过我们的校园,走 过你们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当时他指出:‘浙江工商大学在浙江省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希望全体教职工要把握历史责任,把学校办好,使浙江工商大学成为一所在全国有位置,在全省很重要的学校。’它一直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建设高水平大学,是每一位商大人的事业;早日跻身‘双一流’行列,是每一位师生的商大梦。新征程上,大家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见证学校发展。”一席话,顿时让思政教育和校史校情高度融合,听得学生们频频点头。   有意思!是通识课更是“人生课”   金一斌书记为同学们讲授通识课,让大家很受鼓舞。同学们表示,能够在本科抢到并聆听金书记讲的课,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这不仅仅是一门通识课,也是由党委书记带来的“人生课”。大二的李同学告诉记者:“金书记在课堂上分享的个人经历、畅谈的亲身感悟、寄予的殷切希望,引导和启发大家更加自觉坚持和维护党的领导,努力实现人生梦想、书写人生华章。”大二谢同学在学习通平台的讨论中留言:“今年是五四100周年,建国70周年,历史意义重大。学习习近平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青年学生应当具有的品质。青年学生应当有理想,有担当。”   党委书记带头上思政课,是我校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中央文件精神,营造良好氛围,推进“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在临近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新中国华诞七十周年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为本科生上这样一门特殊的思政课,寓意深远。通过30个课时的真诚交流,引导他们再次回顾历史,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思考如何做有担当、有作为的时代新人,有利于本科生重塑初心,看清前程,增强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在与母校、祖国和时代同向同行的道路上行稳致远。(房敏婕)

我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

招生测试圆满完成

摘要:我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测试圆满完成   本报讯 4月13日至14日,我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考试顺利完成。今年有效报名考生共有3036名,其中:专项生615名、非专项生2421名,经过资格审核和书面评审,获得综合测试资格的考生共有1762名,其中:专项生533名、非专项生1229名。   4月13日下午,学校在学生活动中心剧院举办了校长与考生、家长见面会。会上,校长陈寿灿从校史校情、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文化传承、国际交流、校园生活等方面,向考生与家长介绍了学校情况。校学工部、教务处、国际处、招就处、团委、后勤服务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在现场就考生及家长关心的问题也做出了详细的解答。4月14日,党委书记金一斌、副校长赵英军来到考试现场,巡视各个考场,三位一体考试监控室,看望考官、志愿者、安保等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并对其工作进行指导。   校内各部门对“三位一体”招生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党校办、宣传部、纪检办、学工部、计财处、资产处、公管处、保卫处、团委、管理学院、图书馆、网络信息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部门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圆满地完成考试的组织工作。   在测试组织过程中,学校广泛宣传学校办学实力,积极创新工作举措,改进服务体验。在报到环节,学校实施“一站式”报到手续办理,减少考生及家长的等待时间;准备了商大版可乐、商大版定制水、纪念钥匙扣、免费停车券等,并由食品与工程学院学生自制商大版咖啡,受到了家长、考生的欢迎和认可。在候考环节,设置了政策咨询、摄影服务、校园导游等窗口平台,用心做好与家长的交流。   此次综合测试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式,重点考察考生的沟通表达、问题分析、团队合作、创新思维等能力,旨在选拔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有创新精神和培养潜质的人才。为落实“阳光”招生,确保公平、公正、公开,本次测试的命题工作严格按照高考命题“封闭入闱”的方式进行,在测试前一天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考官。测试当天,学校采取了“双盲”策略,教务处组织抽签产生各个考场的考官,招就处组织抽签产生每位考生的考场号与顺序号,并对测试进行全程录音录像,纪检办对测试工作进行全程监督。此外,学校对各个岗位的考务人员进行严格的业务培训,确保了测试工作的规范有序。   “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制度旨在建立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统一选拔考试三位一体的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今年是学校实施“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测试的第八年,计划招生180人,根据“专业+学校”志愿填报模式的新要求,将所有招生专业(类)划分为经管类(50人)、文法类(50人)、理工类(40人)和信管类(40人)四个测试类别,考生按专业(类)报名、测试和录取。此次“三位一体”综合测试入围名单将在4月底公布,录取工作将于7月份在普通类提前批次进行。   (招就处 教务处)

媒体看商大

摘要:媒体看商大 钱江晚报:4月15日,以《2019年“三位一体”综合素质测试上周末开考 高校考场各有特色,多维度考察学生》为题报道了包括我校在内多所大学开展的“三位一体”综合素质测试的具体情况和各学校在开展“三位一体”综合素质测试的特色。 钱江晚报、浙江新闻、浙江24小时:4月13日、4月14日、4月15日,分别以《“三位一体”招生实行第9年,人气创新高》等为题报道了我校2019年高校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的盛况。 杭州日报、浙江24小时:4月11日、17日,以《浙商大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激发活力》为题报道了李梦云老师学习归来,带着她的“明星”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重回课堂。 浙江教育频道、浙江E教育讯:4月15日,以《解决企业信息化“痛点”,浙商大有棵“数学经济树”》为题报道了我校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孙元主持的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技术特征对员工接受企业信息系统的影响机理研究”,并为当代企业信息化发展中的“痛点”提出了可行性研究方案。 中国科学报:4月17日,以《辅导员的影像“网红课”》为题,报道我校法学院辅导员俞佳用播放热门电影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根据电影情节引出法律条款,自然而然地把理想信念贯穿于学生教育的全过程。 浙江在线:4月18日,以《浙商大党委书记带头上思政课 吸引不少学生来抢课》为题,报道我校校党委书记金一斌从4月13日起到5月18日给本科生上通识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每周六相约学“习”。 浙江法制报、浙江新闻、浙江在线:4月18日,以《浙江省大学生征兵开始了 有意向者可网上报名》为题,报道浙江省暨杭州市征兵宣传教育进高校活动启动仪式在我校举行,来自下沙高教园区14所高校的千余名大学生代表列队参加。

第02版:综合新闻

法国高校代表团来工商管理学院交流访问

摘要:法国高校代表团来工商管理学院交流访问   本报讯 4月11日,法国巴黎十大、巴黎二大、巴黎高等商学院、法国克莱蒙奥弗涅大学等高校代表团到工商管理学院开展交流访问。   交流会上,学院负责人向法国代表团介绍了工商管理学院的相关情况,阐述了学院学科发展方面的情况,并从学生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法国高校代表团负责人交换了高校发展方向的意见,并希望在中法高校间不定期的举办学术讲座和研讨会,也期待建立一种新的合作机制让学院教师和优秀的学生赴法国交流学习。   (工商管理学院)

中国爱乐乐团浙江行首场演出走进我校

摘要:中国爱乐乐团浙江行首场演出走进我校 屠锋锋/摄   本报讯 4月15日晚,由教育部、文旅部、财政部主办的2019年高雅艺术进校园中国爱乐乐团走进浙江省高校首站演出在我校剧院上演。中国爱乐乐团百余名艺术家共同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交响乐盛会,受到我校师生热烈欢迎,全场共响起30余次掌声,全校近千名师生观看了演出。   演出开始前,校党委副书记任志国与中国爱乐乐团副团长刘军互赠纪念品并致欢迎辞。   中国爱乐乐团是国家级交响乐团,直属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爱乐乐团被英国《留声机》杂志评选为“世界十大最具影响力的乐团”之一,此次在我校倾情演奏了四大类8首经典曲目。在常任指挥黄屹的带领下,乐团以激越昂扬的《七侠荡寇志》乐曲拉开音乐会序幕,接连演奏了贝多芬c小调第五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命运》,由中国乐曲《良宵》与《阿诗玛》改编的管弦乐曲,以及流行乐曲《大鱼海棠》《鸿雁》《红色娘子军》(选段)《花之圆舞曲》等经典中西方作品,在这些乐曲中感受到中国与西方的碰撞,古韵和现代的融合,管弦乐的完美配合,使得熟悉的旋律传递出不一样的感动。在演出过程中向听众先后展示了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和打击乐组的各个乐器,赢得现场强烈共鸣唱和。近两个小时的演奏过程中,同学们用心聆听,沉浸在交响乐的世界,尽情享受着透彻时空的音符谐和。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是我校推进公共艺术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品牌。至今共成功举办涵盖了交响乐、歌剧、舞剧、芭蕾舞、民乐、话剧、京剧等门类的近50余场大型演出,此次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提升了校园文化品味,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为浙江工商大学师生搭建了一个近距离了解交响乐,聆听交响乐,体会交响乐的平台。(屠锋锋)

精准定位第二课堂“双创梦工场” 创新创业工作室

摘要:精准定位第二课堂“双创梦工场” 创新创业工作室   我校“双创梦工场”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精准定位于第二课堂,由环境学院丁汀老师主持开展。主要专注于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科技作品的打磨指导以及思想引领三方面的工作。区别于学校已有的创业类社团、组织、协会,工作室不做重复的、已有的工作,注重发挥“辅导员三最”—— 最贴近学生需求、最了解学生痛点,与学生互动最强—— 的优势,积极探究适合辅导员开展、参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效模式。   目前“双创梦工场”主要取得了以下三项成果——   综合辅导员专业优势,成为学生科技作品指导工作的“智囊团”   由于辅导员拥有不同的学科背景,他们在研究专长、兴趣点方面各有区别,也各有特点。因此,要在工作室建设中充分发挥不同学科背景辅导员的生力军作用,实现辅导员团队成员之间的有效分工,使这支队伍在学术研究和工作室具体运行方面具有较高的积极性,推动工作室的整体发展,成为学生科技作品指导工作的“智囊团”。整个工作室围绕“个性化指导、模式化运作、研究性平台”的目标开展工作,努力成为学校开展个性化科技作品辅导实践、研究与交流的重要载体。   开展成果交流活动,成为学生科技的培训“学习网”   在实际工作中,学生们对于科技作品的后期打磨包装并没有太多的重视,另一方面学校也缺乏专注于科技作品打磨的专业团队。因此,工作室构建起来之后,就为学生们搭建了开展交流的平台和学习网。首先将有创新创业方面需求的学生吸引过来,经过一年的运作也有了一部分稳定的“客户群”。2018年“双创梦工场”已经成功开展学生科技经验分享会2场,科技导师分享会5场。在科研项目立项方面,工作室协助孵化打磨作品11项,其中2件作品获得省级二等奖。   此外,从工作室推出的作品在2018年省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中获得省级二等奖。   适用个人职业规划,成为辅导员发展“指导站”   工作室在带动辅导员参与学生科技作品打磨的过程中,也通过引导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辅导员开阔工作视野,识别个人优势与劣势,进行正确定位,为个人发展提供有效的职业指导,规划个人事业发展的长远目标。   未来,“双创梦工场”还将继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水平,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营造我校大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与创业活动的浓厚氛围,努力为学校更为有梦想的人创造着有利的条件和优越的环境。

积极体验式教学理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名师工作室

摘要:积极体验式教学理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名师工作室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由姚月红主持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工作室以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着重从“怎样培养人”的角度,围绕“三个一”建设总目标以及有效服务和培养学生、打造共享教研团队、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创新等主要任务来进行建设。   工作室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本工作室建设的总目标是“三个一”:一种方法、一个团队、一套方案。   第一,探索一种方法,即“积极体验式”教学。本工作室以“积极体验式”教学为切入口,研究如何提炼、完善、运用“积极体验式”教学来提升思政课获得感,并探索该教学法在各类课程中的拓展性应用。所谓“积极体验式”教学是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依据,采用多种积极、正向的教学方式来增进学生积极体验,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强调通过学生的参与、体验、反思来理解、领悟和内化教学内容,并发展学生积极品质、积极人格、积极认知和积极行为的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教学方法。“积极体验式”教学是本工作室在多年教学实践基础上,从内容、理念和方法对积极心理学与思政课教学实现有机融合的全新尝试和经验总结。   第二,打造一个团队,即共享的教研团队。习总书记在“3 · 18”讲话中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本工作室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部成员为核心,以“共享”为价值, 通过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和责任分担制度,借助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成果展示等形式来实现团队的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经验共享、平台共享、理念共享,打造全程共享的教研团队,以实现更有效的团队合作和全员提升。   第三,形成一套方案,即可推广的教学方案。本工作室以团队为基础,共同形成一套充分体现“积极体验式”教学理念,包括文字、图标、影像、教案、课件、培养方案、操作细则、网络平台等在内的接地气、可操作、可推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系统教学方案。   工作室建设的措施和方法   本工作室建设的特色和亮点在于:从多学科交叉的视野、以团队形式系统地推进“积极体验式”教学方法的构建、实践与推广,以提升思政课的有效性,达到“入脑、入心、见行动”的效果。工作室主要通过团队组建、工作机制建立、课程建设、教学实践、学生培养、过程动态化、成果具象化等措施,遵循理论探讨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思路,借助理论研究、师生访谈、小组座谈、问卷调查、教学实验、经验总结等方法来进行建设。比如工作室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已进行多年的“积极体验式”教学实践活动探索,开展诸如以“爱·幸福·感动”为主题的学生照片展等情境体验活动,“记录青春·感悟商大”创意视频制作展播等创意体验活动,主题论坛、时事评论、大学微调研、读写议行分享会等研究性学习体验活动,以及“开心三件事”、感恩与赞美、100天个人成长计划、给未来的自己写封信等自主实践体验活动,取得积极反馈和良好效果。   主要成果及应用   目前本工作室成员已取得以下部分成果:发表10余篇与积极体验式教学、思政课教学相关的论文,其中一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相关的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省社科规划“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课题、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项目、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及校级教学改革项目10余项;姚月红、陆丽青、沈卫星分别获省级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教学示范课二等奖、重难点讲授三等奖等奖项;此外,通过指导学生参与实践、申报项目、撰写论文等途径应用,如姚月红指导学生创作的创意视频作品《爱的传递在某工商》在“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 精彩课堂”网上展播活动中,经审核在新华网、中国文明网、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网进行展播等。   工作室建设的下一步工作重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名师工作室被确定为优秀工作室,成为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辅导员名师工作室”重点资助项目。下一步工作室建设需要继续推进几项工作:一是进一步明确名师工作室的定位和任务,更充分体现其创新点和特色;二是进一步评估“积极体验式”教学在思政课中的应用效果并进行经验总结;三是进一步推进成果的具象化,推广和宣传项目成果。

我校荣获2018年度省校友工作先进集体

摘要:我校荣获2018年度省校友工作先进集体   本报讯 日前,由浙江省高校校友工作联谊会主办、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承办的浙江省高校校友工作联谊会第十三次会议在浙江嘉兴平湖举行。包括我校在内等来自全省38所高校校友工作负责人等7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   与会代表们围绕新时期下校友工作如何更好地“助力校友发展、助力母校发展、助力社会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会议还评选表彰了首届浙江省高校校友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我校等22所高校获得2018年度校友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我校连超老师等21位校友工作者获得了先进个人称号。(社会合作处 校友办)

《中国制造》 开启省内巡演

摘要:《中国制造》 开启省内巡演 屠锋锋/摄 屠锋锋/摄   本报讯 徐徐的春风将“太阳剧社”的话剧团队送进省内的五所高校。他们带着热情,带着喜悦,带着专注与使命开始了巡演。   本次省内地区巡演,由屠锋锋老师、雷丹婷两位老师带队,太阳剧社“中国制造”剧组先后前往丽水、温州、宁波三个城市,共完成五所高校巡演。   演出成功离不开幕后英雄   幕后默默付出的是始终在幕后奔波的屠锋锋老师,即便休假仍不忘牵挂巡演的导演沈骁婧老师,像大姐姐一样温柔的雷丹婷老师。   屠锋锋老师为了巡演的顺利,早早地安排好了个人行程,并到各大高校“踩点”,确认舞台情况,协商时间,保证演出的顺利。即便如此辛苦,屠老师仍然不忘关心剧组成员,与剧组成员说笑,营造剧组的轻松氛围,给演员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演出环境.   沈骁婧老师即便是在产假里仍然不忘牵挂和关心话剧演员和巡演。自2011年沈骁婧老师带领浙江工商大学太阳剧社以来,其原创作品2次荣获国家级奖项,5次荣获省一等奖。其导演的剧目《日出》、《中国制造》分别入围2015年、2018年浙江省高雅艺术进校园项目。   雷丹婷老师这位像大姐姐一样温柔的老师,多次登台舞蹈,并荣获许多优秀奖项。她用自己在舞台上的亲身经历给予学生们尽可能多的帮助。让演出的演员们渐渐地明白充满热爱的表演才会最打动人心,也最终促使演员们在舞台上展现出最好的状态。   正是因为这些坚实的后盾在幕后默默地守护,巡演才能够在短短的几天中优异且顺利的完成。   在浙江省音乐厅首演的《中国制造》收获了观众的好评和组委会的认可:沈骁婧老师荣获“浙江省第二届大学生戏剧周导演奖”,女一号庄家婕荣获“浙江省第二届大学生戏剧周戏剧之星”的荣誉。   优秀的演员得到观众的认可   坚实的幕后保障让演员们没有了演出的其他烦恼,才能够在一所所的高校的舞台上展现饱满的人物。舞台上展现的,是情感细腻地恰到好处,外柔内刚的梦倩,是刻板严厉,发狠却咬自己舌头的朴雄一,是拥有为大义而舍小爱正气的刘子义,是拥有傲气的资本家哈齐先生,是痞气收放自如的赵大龙,是重情重义的白工……也正是因为这些优秀的话剧演员,舞台下座无虚席,呈现出的话剧作品更是得到了在场观众的认可,掌声连绵不绝。   有人说表演者最在乎的是奖杯,但其实他们最在乎的还是观众的认可,奖杯不过是认可的一种表现形式罢了。巡演舞台下的座无虚席,便是对“太阳剧社”的演出,对这些辛苦付出的演员的高度认可。   讲述一个守护与传承的故事   《中国制造》讲述的是一个守护与传承的故事:中国化妆品百年老字号加美丽,曾经辉煌一时。厂长刘子义为了谋求新发展,促成了与联合花宝公司的中外合资。外方却在生产过程中取缔了所有加美丽老产品的生产线,刘子义为此愤然辞职。为了重振民族企业,保住百年老字号,他不惜高价赎回被合资企业收购的品牌,重新回到了加美丽老厂。可是,要让老厂里不用为资金发愁的员工重新面临市场的优胜劣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是在事业与感情、争执与偏见、朋友与对手……各方压力使刘子义陷入了重重的困境,故事就由此开始……浙江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具有多年的举办历史,旨在引领青少年学生提高审美修养,提升精神境界,满足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在2018年的浙江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我校凭借太阳剧社话剧《中国制造》再次入围;与此同时,太阳剧社“中国制造剧组”将在2018下半年至2019上半年,完成十场省内高校巡演。序幕已在三月缓缓拉开。   至此,高雅艺术进校园已完成了7场巡演,而余下的杭内高校的巡演故事还在继续,敬请期待“太阳剧社”接下来的精彩巡演。(校团委)

“国际生态村研究与教育中心” 成立

摘要:“国际生态村研究与教育中心” 成立   本报讯 日前,浙江工商大学“国际生态村研究与教育中心”正式成立,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教授受邀担任该中心战略委员会主席。   据悉,“国际生态村研究与教育中心”是由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三生谷生态农业科普中心”“国仁乡建社会企业联盟”共同发起成立,从事全球城镇社区、生态村转型研究、国内外乡村建设经验交流和相关教育培训,助力我国乡村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村是一种依托在地资源、采用有意识的参与式设计,整合可持续的生态、经济、社群和文化四个维度,通过全系统路径使社会和自然环境走向可再生未来的社区。生态村的理念与实践形态对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有极有价值的借鉴意义。   作为知名“三农”问题专家,30多年来温铁军亲历了我国农村改革试验探索与重大决策,并身体力行积极推动中国乡村建设行动,不遗余力倡导生态文明。在他及团队努力下,生态村中心将立足浙江、面向全国,把握生态文明转型的时代脉搏,力争成为我国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公管学院)

第03版:校园生活

她把思政课上得像一首动听的歌

摘要:她把思政课上得像一首动听的歌聊聊演唱会,说说喜欢的明星,再借力“翻转课堂”   在浙江工商大学F楼的一间教室里,学生排队等候,轮流站上讲台,发表各自观点,他们兴致盎然。   有学生说:“李老师从来不会直接批判反驳我们的观点,而是鼓励我们有自己的观点。”李老师就是李梦云,浙商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她主张体验式教学,以互动的形式加强师生交流,强调师生的双边情感体验。   从“追星”入手,让学生在课堂上引起更多共鸣   上课铃声响起,李梦云身着黑色大衣,齐肩中长发显得干净利落。“最近林俊杰在杭州开了一场演唱会,有同学去听吗?”她向学生发出问题。一听林俊杰,台下的学生一个个特别激动,很多人说“喜欢喜欢”!   李梦云接着问:“你们还有没有其他特别喜欢的明星,追过星吗?我们来聊聊。”“我超级喜欢彭于晏。”“我是成龙的铁杆粉丝!”“我觉得周恩来总理很棒!”……学生们踊跃发言。   “那大家猜猜我最近在追什么星?”李梦云示意大家暂停讨论。一下子,教室安静了下来。“我最近追的可不是什么大明星,他很普通,却很伟大!”李梦云见大家好奇,娓娓道来,“他是江苏省常熟市蒋巷村党委书记常德盛,一位已经76岁高龄的老人。在他的带领下,蒋巷村从一个贫穷的村庄变成了今天绿色、优美、整洁、和谐、幸福的蒋巷。”   此时,教室的大屏幕里出现了这个村庄的新样貌。看着视频和李梦云的讲解,学生们连连点头,有的鼓起掌来。“我想要问问大家,怎么看待共同富裕这个目标?”李梦云说,在蒋巷村,这样一位老书记,把我们党提出的共同富裕的目标落到实处,不让一个村民掉队,这是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强有力的证明。   “现在的大学生爱聊什么,我就跟他们聊什么,比如说综艺、生活、体育等,这样可以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然后我再适时地抛出话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李梦云说,通过这种体验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   教学模式不断创新,“翻转课堂”激发活力   互联网的时代,大学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天生对互联网有一种亲和力,李梦云就想着把思政课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她借助互联网技术,在浙江工商大学思政教育中尝试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令人惊喜的教学效果。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教师授课、学生听课,课后复习的教学模式,翻转为学生课前先在教师精心设计的网络课程中自主学习并完成相关任务,课堂则主要是老师组织学生汇报、讨论、答疑的一种教学形态。虽然课堂授课时间减少了,但课前网络课堂学习到位,“从线上到线下”的结合,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王兆华是信息安全专业的大二学生,他说每隔两天就会点开《概论》课程“翻转课堂”教学平台APP,除了领取老师发布的学习任务之外,还会看看视频,把“PPT”学一学,然后做随堂小测试,再去讨论区逛一逛,看看同学们有没有什么精彩的言论,回个贴或点个赞。“我觉得这种课堂模式轻松有趣,大家各抒己见,确实能够学到不少东西。”王兆华说。   “在课堂上我的角色是一个价值引导者,学生才是思政课的主角。”李梦云说,“课前大家已经思考过,他们在台上展示,而我是一位导演,对整个课堂三部曲进行编排构思,挖掘哪个点踩得比较好,哪个节奏学生最投入,我好及时挥动指挥棒,奏好这篇思政乐章。”   “翻转课堂”让思政课教学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同学们在看手机时,不再只是微信、QQ、朋友圈,也可以是上思政课。   师者心语   现实中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理想中的似乎有点差距,这需要全面的反思和全方位的努力。作为思政课教师,需要更加用心、用情、用爱,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来上好思政课程。作为思政课教师,要把最好的自己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也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而针对学生,我特别想说,思政课很美,她本身具有美育属性,请你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会、用心去参与,不要一开始就对她抱有偏见,甚至心存抵制,这样你才能走进思政课丰富的世界,真正感受到思政课的美妙与精彩。   从社会角度来说,思政课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期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春天真正来临,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能够得到切实提升。   —— 李梦云

不会 “玩” 的学霸不是好创业者

摘要:不会 “玩” 的学霸不是好创业者—— 访信息学院15级学生赵超越   当你还在为怎么多拿一两分的综测绞尽脑汁的时候,有这样一个人,她多次斩获省政府奖学金、综合一等奖学金、金家麟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在内的20余项省校级奖学金及荣誉;曾获年度基本项排名第一以及综合排名第一的双料第一,辅修经济学及管理学课程得到高分,甚至自学考取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这位被学霸光环包围的人,就是我校信息学院软件工程专业15级学生赵超越。她曾是青峰三期学员以及章乃器学院创业学院第五期学员、浙江省学联第九次代表大会正式代表。目前顺利以院专业第一、浙大复试第六的成绩被保研至浙江大学。   然而,以上让人艳羡的成绩仅仅只是赵超越同学的一部分人物肖像。用她自己的话来概括,她是一位热爱生活、扎根技术的教育心理探索者。   追随初心,在工作中突破自我   赵超越对自己的定位是“扎根技术的教育心理探索者”。她对教育和心理的兴趣皆来源于自己奉献的本心,盼望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能对周围和社会产生正向、积极的影响。同时,生活经历为她实现梦想提供了契机:她善于倾听不同朋友、家人的倾诉,也因此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想法、反思与总结,建立起自己对教育和心理学的独特感受。所谓坐而思不如起而行,不囿于想法的她借助自己专业的力量,将此融入到工作当中。譬如,她所负责的“小鲨少儿编程教育项目”,贯穿了素质教育这个核心,团队需要提前了解儿童学习的心理和兴趣点来确定课程总体架构,并运用专业的编程知识制作网页和APP,以及将这些知识转化成儿童所能理解的形式和内容。   这些初心为赵超越的创新之路奠定了重要的基石。她先后同团队创立了两家创业公司,负责及参与4个国校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囊获全国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挑战赛一等奖及最佳创意奖、浙江省电子商务大赛一等奖在内的10余项创新创业类大赛奖项。   在她看来,优秀成绩的取得必不可缺四种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责任心与专注度。她解释道:多观察多思考,探索并学习其他产品的优势尤为重要;同时,处在一个团队当中常常会面对思想碰撞,“比如说一个产品的发展初期,是走向工具化还是社交化,两方观点各有支持者,我们进行了很多的资料调查、论点陈述甚至是争论”,因此面对这种情况,需要适时 坚持,适时牺牲,而如果作为负责人则更需要快速决断的能力;责任心则表现在,对自己的任务负责,也对整体进程负责,在勇于尝试后对结果负责而不推诿;专注也尤为关键,“我是一个一段时间专注一件事情的人。每段时间,我都会有个核心主题”,这也是她能够在众多的竞赛活动、多彩的生活体验中合理平衡时间的秘诀。   解锁生活,邂逅生活中的小确幸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相信技多不压身,她总是奋斗在探索生活新鲜感的第一线,并在此过程中收获满足感、成就感和幸福感。她以义工旅行和自由行相结合的方式探索30余个国内外城市,get到墙绘、滑雪、潜水、手冲咖啡、吉他、茶道、冥想等多项技能,收获到了深层次的文化交流体验。   如此丰富的技能也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好奇心和喜爱做驱动力,需要坚持,有时也需要抓住机遇。赵超越欣然与我们分享她学习手冲咖啡的经历:在台湾环岛游时,因为跟民宿老板特别投缘,在闲聊中惊喜地发现他很擅长手冲咖啡,于是老板从咖啡豆的分类讲起,一直“教学”到凌晨两点,带着当时尚显懵懂的赵超越入了门。而墙绘技能的掌握,则与从小学习的中国画密不可分。赵超越回忆,当时去南京一家民宿做义工,机缘巧合,掌柜觉得连接一二楼的楼梯墙壁太空旷,想要请人帮她画墙绘、做装饰,于是赵超越就凭借多年研习中国画的经验接下了这个“粉刷工”的任务,和掌柜一起选图案、买材料,最终掌握了墙绘技能。   “出去做义工或者旅行的确给我创造了很多机遇,遇到陌生人,了解新的领域,然后向他们学习新的技能。学会一项新技能,打开一个新世界。”正如赵超越所说,解锁生活的过程本就是发现新自我的过程。随性生活,且行且歌,敢于尝试才有机会邂逅生活中更多的小确幸。   "It's never too late to figure outwhat you want to do."这是赵超越在多伦多大学游学时,个人展示的内容准备过程中,采访多大学子时听到的一句话,也是她一直以来不断尝试和发现的守则。她无比相信,比起路程中立下的众多里程碑来说,这条路究竟通往何方更加重要。她也鼓励学弟学妹们,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需求点,抓住机会,敢于尝试。在坚定方向后,要相信自己必定能够实现目标,再多辛苦也能承受,甚至甘之如饴。   “非常感谢一路以来引领我以及陪我成长的人,遇见你们皆是幸运。”幸运儿也多是勇敢的追梦人。

浙江省暨杭州市征兵宣传教育进高校活动在我校举行

摘要:浙江省暨杭州市征兵宣传教育进高校活动在我校举行   本报讯 4月17日下午,浙江省暨杭州市征兵宣传教育进高校活动启动仪式在我校举行,来自下沙高教园区14所高校的千余名大学生代表列队参加。有意向的适龄青年可登录“全国征兵网”(http://www.gfbzb.gov.cn)了解征兵信息,登记报名参军。   仪式上,优秀退役大学生代表畅谈了军旅生涯的切身体会,大学毕业生代表向全体大学生发出参军入伍倡议,省军区、省教育厅、浙江工商大学领导分别作了讲话,号召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响应祖国征召,踊跃报名参军,携笔从戎迈入军营,为实现强军梦贡献青春和才智。   我校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大学生征兵工作,把征兵工作融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强化大学生爱国精神、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的大格局当中。学校成立了征兵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谋划和推进征兵工作,建立征兵工作绿色通道,在兵役登记、宣传发动、报名应征、体检政考、退役复学中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   刘杰妤和钟凯烨均是浙江工商大学的毕业生,2011年底两人自愿入伍成为“女汉子”,2013年12月退伍。谈及当初入伍的原因,经济学专业的刘杰妤说是源于父亲是军人,从小受到了熏陶。2011年底,她通过网络征兵的报名入伍。“入伍的时候非常苦,每天要训练,后来习惯了也不觉得苦了,可如果当时没去肯定会后悔一辈子。”刘杰妤说,一个人刚进部队,许多事都不懂就容易犯错,大家跟着一起受罚,“最艰难的一次是背着军用背包,一个一个地做俯卧撑,   快撑不住了就一起相互鼓励,挺感动的。”钟凯烨从小就觉得穿制服的警察特别帅,特别憧憬。“大一时看到学校有拉征兵的横幅,那时就是这样一个强烈的念头,总要去试一下,这样人生就没有遗憾了。”   近年来我校已有127名学生光荣入伍,其中4人荣立三等功,25人考取军事院校,为在校学生树立了榜样,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李可是浙商大大二学生,他的老家在江西瑞金,他从小向往军旅。“我觉得部队有我的用武之地,我看了朱日和阅兵后,参军意愿更强烈了。作为浙江工商大学的学生,更应该发挥所长,建功立业!”   征兵现场,还开展了多形式的征兵宣传活动,组织了国防知识图片展,为大学生发放了《大学生参军入伍宣传手册》,开设咨询站解答征兵政策,并现场组织大学生报名应征。   据江干区征兵办负责人介绍,今年继续实施网上征兵,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和应届毕业生可在户口所在地应征,也可以在学校所在地应征。在学校所在地应征入伍的,由高校征兵工作站统一组织,在校生和应届毕业生的体检、政治考核和预定兵工作在6月底前完成,并给预定兵人员发放“大学生预定兵通知书”。   为鼓励大学生应征入伍,国家、军队和我省各级政府出台了如优先实行报名应征、优先安排使用、城市落户、学费补偿代偿、就业安置扶持等一系列优惠出政策。   (林晓莹 柳林一)

解决企业信息化 “痛点”浙商大有棵 “数字经济树”

摘要:解决企业信息化 “痛点”浙商大有棵 “数字经济树”   每天打开微信,也许你会头疼:密密麻麻的待读信息没有分类,处理起来繁琐又难以辨别轻重缓急。如果你身在企业,这种体会将更深。钉钉CEO陈航(花名无招)曾表示,先进的互 联网公司都不用微信来办公,因为企业微信暴露出了一些应用弊端,用微信办公就好比在菜市 场里工作!如何解决构建高效的企业社交平台、避开传统社交工具对专注和效率的侵蚀?在最新一期的《管理世界》期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主办,管理学唯一“顶级期刊”。)中,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孙元发表了以《企业社交工作平台影响员工即兴能力的机理研究》为题的论文,他指出:企业社交工作平台的广泛运用已成为企业应对超竞争环境的一个重要趋势,我国企业应当积极主动地拥抱这种变化。尤其是对于企业信息化工作的管理者而言,应该及时认识到这一趋势,摒弃墨守成规的观念,深入地去了解企业社交工作平台的特征,重点关注用户通过该类新兴信息技术能够获取工作相关信息的范围及程度,该类新兴信息技术为用户提供社会交往空间,以及为用户提供可设置、编辑及修改内容这3方面的技术特征,将适合的企业社交工作平台引入到企业中。   数字化工作方式提升企业效率   某传统型装备制造企业A最近正在进行企业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欲对企业的供应链进行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可由于员工传统的习惯养成,并不能很快接受这项新事物,这让新系统升级这个原本顺应时代发展步伐的过程变得漫长而复杂。   某外贸公司B的国际销售业务不断做大,为了公司的发展,管理层要求对销售部门全部的客户信息,录入到企业新的信息系统中,以便于上下游业务的顺畅进行。可这个顺应企业发展的良好初衷,在执行的时候却遭到了不少的阻力。   以上的两个案例在当下不少公司中都有可能存在。企业通常会花大量的资金来投资非常复杂精密的企业信息系统,如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供应链管理系统等,以期待能够获得工作效益绩效的提升。但是,在实际应用中, 员工的普遍接受度低、缺乏对技术特征的深入探析,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企业信息系统应用的成效,成为不少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痛点”。   “我所做的研究就是找到生成这个“痛点”的机理并帮助企业解决信息化的实施问题。”说话的这位,就是今天我们采访的主人公—— 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兼MBA学院副院长孙元教授,而他主持的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技术特征对员工接受企业信息系统的影响机理研究”,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行性研究方案。   “数字经济树”在企业中普及数字化   赫赫有名的阿里、钉钉,都是孙元教授经常跑的知名企业。他的教学方向涉及企业新兴信息技术使用管理、企业社交媒体、企业移动商务等当下企业非常感兴趣的学术研究领域,并常年为企业做管理咨询,给政府做有关智库支持等。   比如钉钉的用户地域分布,能反映出数字化工作方式在全国城市的普及情况。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今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持续高增长,传统行业纷纷“触网”转型升级,企业数字化是大势所趋。这表明越发达的城市,数字化工作方式越普及。我的研究,就是帮助企业搭上数字经济的快车。”孙元教授把数字经济比喻成一种新的“数字经济树”生态模式,即平台企业或领军企业当“树干”,中小企业充当“枝叶”,这棵“树”在信息平台上与企业共享,既避免了各类企业做无用功,又大大提高了企业员工办事效率,更重要的是,逐步使数字化在企业中全面普及,不会再有数字经济和传统经济之分。

第04版:副刊

八字桥, 江南忆

摘要:八字桥, 江南忆   我是一个绍兴的姑娘,过去是,将来也是。小时候常常想,为什么自己不在其他大城市,而是在绍兴平平静静地生活。渐渐长大,我越来越觉得幸运。绍兴像一朵悄悄绽放在江南的花,静静散发着自己独特的味道。在绍兴长大的孩子,大多被这里浓郁的人文气息所感染,腹有诗书气自华。   许多人来绍兴,只是为了鲁迅故里,有时也会去沈园、周恩来祖居看看。每逢节假日,路过被堵得车水马龙的鲁迅故里,总会替不远处的八字桥感到惋惜。但更多的却是自己所爱之地不被人发现的小雀跃。   八字桥和广宁桥直街相连,都还保留着古朴的色调,虽然加了一些人为的保护与改造,但整体上依然是那条慢慢悠悠的老街,走在街上仿佛置身于木心先生笔下“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生活。   中午去的八字桥,虽是凉秋,但天依然留有一丝温暖,就这样在八字桥上慢慢地走,轻轻地讲,一下午的时光被拉得无限长,无限温柔。   偶尔还能遇到划着乌篷清理河道的人,他们也像是这八字桥的一处景,或许在这里生活的人都是同样的性子,愿意让时间慢慢地走,不紧不慢,不慌不忙。   这里的民居有些经过了翻新,从外观上看似乎是以竹为原材料,颇具古韵。门口挂上了形似过去煤油灯的灯盏,在金色的余晖里显得安静而温暖。不过大多数还是原来青瓦白墙的模样,就这样倒映在清亮的河水中,与石板路上的花丛相得益彰。偶有涟漪,倒影随之微微浮动,吞没了一切细碎的声音,只剩下日落的光景。   我站在桥上,目光越过桥沿的绿叶,纵览河景。河岸边的石阶很矮,年轻或年长的妇女在这里和水捣衣,水花激荡间,是对自家捣蛋孩子的嗔怪,是爽朗的笑声,是朴实的邻里情。年幼的孩子们则挽起裤腿将脚丫伸进河水嬉戏,稚嫩的脸上是肆意纯真的的笑。常常能看见互相串门的邻居,就在家门口笑脸盈盈,他们大多是上了年纪的长辈,但言语之间流露出的温情和亲密,往往让我忽略了他们颤颤巍巍的步子。   在这个家家紧闭大门各自生活的时代,八字桥的人们依然保持着过去出门就能照上面,随时都能拉家常的温馨。或许真正打动人的并不仅仅是这里静谧古朴的景致,还有那些愿意展现温情与善良的人们。   如果可以许下一个愿望,我希望这座八字桥里的人与景永远不被打扰,就这样安安静静,如世外桃源一般。

灯火处, 纸墨飘香

摘要:灯火处, 纸墨飘香   每次出门,我都会带上一本书。在一万米的高空,狭窄的机舱里,它安静地陪伴我,安抚我与地面失去联系的不安。在地下十几米,嘈杂的车厢里,压抑闷热,还是一本书,像一阵清风,吹散所有的躁动。它陪着我去了许多地方,在多佛的海岸,在飘着雪的伦敦,在广阔的英吉利海峡,在落日下的罗马,我不用害怕,因为知道,它一直静静躺在我的书包里,等待我进入它的世界。什么时候起爱上了书呢,懵懵懂懂的年纪吧。只觉得老妈捧着书的样子很酷,开始装模作样也翻开家里一本本书,字还没识几个,却已经为它的魅力攫取。记得看的最多遍的是一本伊索寓言,封面上有一头驴,翻的纸都失去了韧性。也许是喜欢书里的描述的遥远国度,也许是喜欢短小风趣的情节,每晚睡前都会翻很久。书陪着我长大,家里的书柜总是满满当当的堆不下,妈妈总爱坐在阳台静静地读一本书,阳光穿透她的发丝,很温柔。书对我,像是一个安宁的世界。   十几岁时,早上醒来,脸上总是盖着一本书,不知不觉地习惯了伴着书入眠。梦里拉着主人公的手随他一起感受他的感受,想象一个陌生的世界。每天放学,最享受的事就是坐在阳台上看书,看到太阳落山,光线很暗淡才咋地如梦初醒。那几年,读了巴尔扎克,读了雨果,读了马克吐温,似是而非地懂了些,又好像什么都没懂。有时会情绪激动地为人物的遭遇愤愤不平,有时会心痛地流下眼泪。离欧洲,离俄罗斯很远,但对于美的感受,似乎是一样的。   辟了一个小柜子放书,那里成了我的秘密基地,常常认真地一本一本摆放好,每一本都是个宝贝。进了高中,开始喜欢读人物传记,第一本是稻盛和夫的《活法》,算是第一次接触了别样的价值观。那时马云刚发迹,还不是很有名气,读了他的人生,才发现,挫折并不一定是糟糕的。读了俞敏洪,那又是一个不一样的人。每个人的人生,按照他的性格,经历,形成了他独有的处事思考方式。人生的际遇,总是说不清的。偶尔也会读一些杂文,鞭辟入里,一针见血的句子,总让我有些不适应,大概我还是更向往一个乌托邦的世界。高中的生活是惨淡的,如今回忆起来简单的美好,但也确实压抑的可怕。每次得空看一本书,我都好像一颗久旱的草受到甘露的滋润,那样的世界好像才是人活的世界,叛逆的我常这么想。始终提不高分数的时候,受挫的时候,那些故事,又像是无形的支撑,鼓励我站起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书陪着我走着,走过高中时的迷茫,不知未来在何方。它安静地躺在我的手中,不言语太多,默默地指点我,问题的答案隐藏在字里行间。渐渐地我建立了自己的人生观,我有了自己的方向,也开始尝试不同门类的书。读美学,读哲学,读经济,读历史,世界是那么广大,一生都不够探索。在有限的生命里,我只能在我喜欢的领域寻找些什么。   爱上了旅行,边走边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看书到了阅人,我发现每个人是一出绝妙的戏剧,无可复制,悲喜交加。我爱上了观察每个人的神态,举止,吆喝的小贩的打扮,声音,或是一个在雨中起舞的男人。那么生动,就像那些年我在作家们笔下读到的。我尝试着写了些自己的小说,摸索写小说的方式,原来,小说来自于我的经历,我的感受,我所在的世界。那些擦肩而过的人,成为我笔下的人物,那一草一木,我像画家一样刻画下它们的模样。当我再翻看曾经那些一知半解的书,这回,我好像真的和他们面对面交谈了,触摸到了文字背后他们的灵魂。   每次旅行到一个城市,我最喜欢的便是逛书店,这常常能耗上大半天。一本本打开,寻找那本有缘的书。说来也奇怪,常常买回家的书都十分对我胃口。徜徉在一个个国家,城市的书店,感受不同的阅读文化,是我最爱的事了吧。不知什么时候起,书成了我心的归宿,成为了一种象征。也许像米兰昆德拉笔下的特蕾莎,书是她秘密兄弟会的暗号,而书对我,就像儿时阳光下妈妈安静阅读的样子,成了宁静的象征。   书是那样神奇,它小小的,却蕴藏那么丰富的一个世界。那是一个时代,一段情感,一些纠结,一些抗争。它是作家的全部,随着一个个读者的打开,书里的世界和我们所在的世界平行展开。我喝一口水,书里的恋人在拥吻,合上书的时候,一切的想象又戛然而止等待下一次的演出。作家的智慧,情感,就这样不断延续,诉说给每一个有缘人。   有时候我在想,书是不是一种逃离呢,逃离现实的生活。我常常想做一只鸟,一只海鸥,可以自由地飞翔。没有束缚,没有繁杂的心绪。未来,好像一团看不清的迷雾,虽有时会退却,捧着一本书,却也笃定许多。人生总有一份安排吧,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我常常坐在椅子上仰望书柜,再抽出一本细细品味。书告诉我答案,书驱散我的孤独,书治愈我的伤口,它总是默默陪伴我,不言语,不张扬。一盏灯,一本书,足矣,灯火处,纸墨飘香……

行走商大

摘要:行走商大 黄虹/摄 连超/摄

风暴继续,港片还在

摘要:风暴继续,港片还在——小评《贪风暴4》   伴随着略显震耳的开场音乐,几位老牌香港演员的名字映在屏幕上,这场新一轮的“风暴”拉开了序幕。   九十分钟左右的电影,看完的第一感觉是“酣畅”,不论是监狱中的拉帮结派,还是安全屋中的枪战,抑或直升机上的肉搏,沸腾打斗的场面延续了港片打戏一贯的淋漓酣畅。   突然想起寒假看的电影《廉政风云》,同样的题材,类似的风格,但在情节的节奏把握上《反贪风暴4》还是略胜一筹。人物之间的“矛盾”大致可分为三类—— 陆志廉与狱中帮派斗智斗勇,陆志廉与ICAC人员密切联络,ICAC人员与曹元元父子的追踪躲避。巧就巧在每一环之间的情节安排都紧锣密鼓又有条不紊,紧凑集中的安排中不断出现反转,让人移不开眼球,相比之下,《廉政风云》的情节行进则略显拖沓。   情节的稳步进行中插入了大量线索细节—— 警长掉落了钥匙才让陆志廉有可乘之机;陆志廉偷来的证据在警长搜查时藏在脚底,抬脚时才发现是王蓝禄宝宝的画像,真正的证据则被他含在口中;刚毕业的警官王家安成为ICAC的内外接应,提供手机并两头牵线……一步接一步的线索依次浮出水面。   最经典的镜头还要数结尾部分的几段回闪,狱中的“黄老邪”竟然成为了ICAC的卧底,给曹元元泄露陆志廉的身份不过是引导他提前假释,为的就是让ICAC一网打尽,而他自己也因此立功而被“提前假释”,果然“ICAC是最讲信用的”。作为港片的经典环节,镜头回闪在紧张刺激的情节后揭露真相,给细节完满润色,让逻辑合情又在理。   在情节的行进之外,电影还融入了很多人文情怀。最让人同情也最讨喜的角色莫过于阿禄,增添笑料之余也成了传递证据的关键人物。调侃曹元元的潇洒刘海,教导陆志廉“新人要选好帮派”,甚至爆出金句“坐牢一个月连租房带吃饭能省一万多港币,坐牢才是香港年轻人唯一的出路”。而他自己,从最开始以坐牢为荣,后因为宝宝而改变自我,虽然略显老套,但“希望我也能做一回英雄,让宝宝为我骄傲”的情怀铺垫的确为他帮助破案作出了合理解释。而头号反派曹元元也反映了现实中原生家庭存在的一些问题,家里有钱却缺乏安全感,所以最讨厌别人背叛自己;和老爸关系僵硬只不过是想证明自己得到认可……细细推敲不难发现,既有讽刺现实的笑料,也有反映问题的隐喻。   抛开电影的拍摄技巧,主题部分的内容得到了很好的彰显。首先 香港廉政总署的工作人员为破案潜入狱中、冒险受伤可谓敬业,其次,香港廉政总署及大陆办案人员的相业合作促进了曹元元父子双双落网,最后,几个涉案人员的判刑情况一一闪视,相关文字点明了“反贪”的主题,使整个故事紧扣主题,坏人落入法网和大团圆的结局都作了良性的暗示。   从情节到情怀再到主题,这部电影的总体表现让我觉得良好。推理反转扣人心弦,打斗枪战过瘾带劲,复古甚至略显浓、阴郁的镜头色调等无一不贯彻了港片的特点。虽然安全屋不安全、直升机特效雷人等槽点的确有待精益求精,但这部电影不论是故事还是主旨都已然完成了它的使命。只要这场风暴还能燃起我心中的热血,那么它就是成功的,风暴继续,港片还在。   黄虹/摄 连超/摄

摘要:绊   陪伴,终不长久。最后的最后,终成牵绊。一方的解脱,却成了另一方永远的思念,这是陪伴的副作用,无法消弭。   看完《浮生六记》,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闺房记乐》。沈复与芸的夫妻生活虽说平实,但芸深受沈复的疼爱。芸的早逝,亦足令人扼腕。在那个年代,有一个如此疼爱自己的男人,算是极好的了。在读这篇文章时,我总是想起外公外婆,想起他们之间的那份情。   二零一三年的九月五号,八月初一。外婆很突然地离开了我,那是高一刚开学的日子。在外婆出事的那天晚上我给家里打过一个电话,问过家里最近可一切都好?老妈说,你怎么了。我回答,没什么就想问问。妈妈搪塞了我,没有给我正面的答复。或许那时我就应该深究,但我并没有。两天后,我的班主任把我叫了出去,说我外婆快不行了。我惊得没说一句话,跑到校门口等妈来接我。上车之后,我妈说出事的那天就是我打电话的那天,那个因为隐隐不安打的电话可能就是一种无名的呼唤。到了外婆家里,我看到躺在床上的她已经闭上了眼睛,没有任何表情,一大家子人都在天井,都坐着,面色肃穆,安静得让我窒息。一切都太安静了,我穿过天井,穿过前厅,穿过外婆家的月洞门,直奔河埠头,控制不住的泪水倚面流下,往昔的种种充斥头脑,我很不喜欢这种感觉,很不喜欢。差不多过了十几分钟,我再踏进她的卧房的时候,大爸爸告诉我说外婆刚咽气。我倚在门上,仿佛成了没有魂魄的躯壳,无神地看着妈妈她们给外婆穿衣服。那时候的我想去拉她的手,但大人们不允许。到现在,我都遗憾没有坚持自己当初的那份执念。   当外婆被抬到祠堂的时候,已经是那天的深夜,长辈们都回家整理东西准备明天的事情,我坐在棺材的旁边,看着她,一夜。   那一夜,是我第一次无眠。坐到天明,奶奶拉我出去,我执意不肯。有些东西我想在那个时候补上,却又什么都没做,就只是静静地看着,就想这么安静地陪着她。我的脑子里想的、心里念的都是往昔岁月。   就这样又过了一天。第三天尸身要拿去火化。全家进内室的只有我一个,不知道为什么,我一点都不畏惧。通过投影,我看着那些被子、衣服一点一点地烧没。我眼睁睁地看着血肉被除尽,最后只剩下一堆骨头,一堆红色的骨头,那是炽热的。当尸骨送出来的时候,迎面袭来一股热浪,我带着手套,把她的骨头装进盒子,一块一块地,小心翼翼。热气透过手套,感受到的是她的余热。   当时的感觉,我不会忘。哀伤:满房间都是哭声。遗憾:她生前我对她还不够好。总以为外婆还会陪我很久的,至少没有那么快离开我。陪伴之时,并没有多珍惜;离开之后,却只剩下牵绊。一开始我以为我是最挂念外婆的那个人,甚至超于妈妈。但后来我发现,更有一个痴情人,对她的思念远胜于我—— 那是我外公。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外公对于外婆的挂念,有时候让我生羡。   自从外婆走后,外公把她的东西,一切有关的东西都放在卧室。把照片放在床头,把那些年他们一起用过的钟都挂在墙上(有六七个吧),每一个钟的年纪都要比我大很多,却都还在走,走得不紧不慢,好像还在走着属于他们两个的时光。现在每次去他家,他总要讲他和外婆的故事,总要讲当初带着姐姐和我一起游山玩水的日子。   那段日子,也是我最难忘的。那时候根本就还没有下面的这些弟弟妹妹,只有我和姐姐两个人。那时候也还没有上学,还小。外公骑着一辆三轮车,载着我和姐姐,当然还有外婆,可以说踏遍了附近所有的山水游玩之地。带着我们看风景,在泉眼嬉戏,在山里教我认识好多动物,有像百足虫、竹叶青什么的,我现在如此大胆,应该就是那时候练出来的吧。   很感谢有那些回忆,很美好。那时候手机什么的都没现在这么好用,否则就能定格更多美好了。不过,我好像更希望那时的一切就像现在一样,只存在于我们的记忆里,有种这些只属于我们的感觉。虽然照片会留存得更久,但是逐渐模糊的记忆会一遍遍地促使我去记住,去想起更多和外婆在一起的日子。   时间流走了,我长大了,外婆老了,她变得很爱唠叨。我就不爱花很多时间和她在一起,和外公相处比较多。因为外公会放任我玩泥炮弹,自己做的那种,然而外婆总嫌那个脏。   所以长大后的几年,我并没有留下太多关于外婆的印象。但现在我却有了更多对于外婆的记忆,而这一切,全都来源于外公。他真的很爱很爱她,爱到骨子里。只要一点点侵犯到外婆甚至关于她的一些已经不存在的东西,他会动怒,他会极力地呵斥。   去年,上李家村进行大改造,需要拆房子,外公死活不同意。从占地面积讲,现在的别墅比以前缩小了两倍,他那时候死活不肯。除了占地面积,我觉得更主要的是那是他和外婆一起生活的地方,他怀念,他不舍,他想拥有所有一切有关她的东西,最好一直都是。最后做通思想工作后,外公让我拿着相机,拍下了老房子的角角落落,甚至是墙上的一株草,角落的一口缸,天井望过去的那片天。这片在他认为只属于他们两个的小天地,我拍的照片总共有三百有余,他让我冲印出来,每天看,每天看,这是他睡前每天必做的事。   在我看来,在外公眼里,照片不仅是照片,他能想象外婆在哪个角落里干过什么,照片里暗藏着许许多多只属于他们的回忆。   从前是外婆陪着我们,陪着外公;现在是外公守候外婆,绊着关于她的一切。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句话一点都不假。失去的人不一定就逝去了,她从前的陪伴便成了他今生的牵绊。一但绊住了,就不会解开,就算外公也离开了,还有我。有一个曾经陪伴之人,至少不会—— —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浙江工商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5439次访问,全刊已有1542112次访问